CCER市场有望年内重启,500亿美元率先“抛向”温室气体监
发布时间:2022-06-14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气候变暖对当代和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共识”,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指出,对此,我国将“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扎实机遇,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22年6月初,北京绿色交易所与EDF美国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举办“‘双碳’目标下的自愿减排市场展望”圆桌会议。会议强调,中国的碳减排不仅需要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强制配额市场,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大、更流动的资源减排市场。
与此同时,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表示,作为国际上认可的减排信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交易有望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碳市场的先锋。
根据EDF预测,资源减排市场规模保守估值为50亿至300亿美元,甚至500亿美元,潜力巨大。自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建设CCER市场。
就在不久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人公开透露称,目前国家正积极筹备重新启动CCER全国项目备案和减排的发布CCER试产预计将于2022年重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直接提到,将积极成立中国雄绿色交易所,推动北京与雄共同努力建立交易所CCER交易市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重启CCER市场预期大幅增强。
在我国碳市场架构设计框架中,CCER是指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备案并在国家登记制度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即具有碳减排效果的项目。
截至2021年底,现有的9个交易机构累计共累计交易4.43亿吨的CCER,成交额也突破了40亿元。而其直接带起了诸如温室气体检测(如二氧化碳、甲烷)、温室气体处理(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升级(如可再生能源替代、生产与净化设备配置)等领域的热度。
另,近期有消息称,工信部拟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并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作为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战略施工图,本文件将引导工业企业完成从运营层到设备层的变更,推广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生产设备的节能水平,电机、余热利用设备将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产品绿色升级,低能耗将成为主流。
技术层面,二氧化碳利用途径也在不断拓宽。前不久,意大利一储能公司推出了二氧化碳电池方案,能实现可再生能源长期储存及快速释放;在我国,中科院研究人员亦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能通过人工手段,将二氧化碳快速地合成淀粉。
总而言之,随着CCER辐射的行业增多,就会有更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节能降碳升级,以避免额外的支出,而这无疑是为温室气体处理设备打开了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