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2-06-29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近日,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规划》的编制背景?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继续明显改善。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郑州市主持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优质发展座谈会。他强调,黄河保护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计划。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下游9个省区,多次对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黄河流域必须大力保护和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了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强调要坚定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工作,长期努力,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努力。
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实施纲要1 N X要求,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是指导黄河流域当前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关规划计划、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问:《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基础,准确把握重点保护治理的战略要求,共同做好大保护工作,共同推进大治理工作。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严格执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准入要求,系统推进重点地区和重点河流、湖泊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坚定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持黄河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和分区政策。协调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科学制定分区分类保护治理措施,重点关注上游水源保护、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下游湿地保护修复,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努力促进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矿区等协调治理。
三是坚持三水协调,回归河流。坚持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污染排放总量,优化水结构,确保生态水,促进河流回归,维护黄河生态健康。
第四,落实责任,共同推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两责,突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主要责任。深化黄河流域跨区域合作,完善省际咨询机制,建立联合管理模式。
问:《规划》明确了哪些具体目标?
答:《规划》分别提出了203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模式初步建设、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环境气候治理能力体系、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有效解决,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高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着增强。
到2035年,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模式、绿色生产生活模式、环境气候治理能力、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机制、二氧化碳排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本世纪中叶,全面形成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重现了生机勃勃、人水和谐的景象,全面实现了幸福黄河的目标,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务?
答:《规划》立足黄河流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7方面任务。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绿色发展,包括细化实施四水四定
二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流湖泊生态保护,实施水体差异化保护治理。
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包括保障重点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
四是加强土壤地下水污染的控制和修复,包括促进土壤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加强土壤污染源的防治,促进土壤污染的安全利用。
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生态系统修复、生态脆弱地区治理、生态保护监督等系统保护和修复。
六是加强源头控制,有效防范重大环境风险,包括加强环境风险源头防治,提高环境风险预警应急水平,加强固体废物处理。
七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治、完善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深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现代环境治理水平、倡导全民共建绿色生活等治理体系。
问:如何确保计划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的有效实施?
答:为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从组织领导、项目实施和投资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首先,加强组织和领导能力。加强沿黄河9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完善省、区总责任、市、县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跨省、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调度协调和重大项目推广机制。建立机制,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调度和评价。
二是部署重点项目。从水、气、土、生态、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恢复方面,部署水环境保护与处理项目、重点行业空气污染控制项目、清洁供暖改造项目、移动源污染控制项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控制项目、生态保护恢复项目、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提高项目、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提高项目8类重点项目,推进规划任务的实施。
三是推进多元投资。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大工程纳入各省区相关规划和投资计划,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储备,加大《规划》工程项目资金倾斜和要素保障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
问: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远近结合,提出中长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纲要》确定的近期目标要求
二是以水为基础,全面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要求,坚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第三,重点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矿区协调治理,继续提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清水、蓝天、青山、净土的迫切需求。
四是系统治理,协调山、河、林、田、湖、草、沙的综合保护和修复。坚持系统有机整体,协调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促进上游水源保护、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下游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形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形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