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成为“卖碳翁”,“碳普惠”真正惠及民众!
发布时间:2022-07-05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6月中旬,深圳正式推出居民用电“碳普惠”应用程序。通过这个应用程序,当地居民可以了解他们的日常电力减排,并使用这些减排来交换公共福利权益。据报道,预计到明年,深圳碳排放交易所将为社会团体或企业购买授权的居民减排交易平台,用于碳抵消。
去年年底,深圳出台了《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致力于构建全民参与、持续运行的碳普惠体系”。事实上,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一直在全力构建“碳减标杆”,碳减排和碳普惠实践已经开启,如在2020年实现网约车、环卫车全面纯电动化。
然而,问题来了。什么是碳普惠?居民如何真正受益?
碳普惠作为碳排放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鼓励居民选择更节能、更降碳的生活方式,企业选择更节能、更降碳的生产方式。根据《深圳低碳公共旅行碳普惠法(试行)》,市民选择乘坐纯电动公共汽车旅行,每公里至少26辆.9克二氧化碳,地铁每公里可减排约46克.据此推断,深圳市民全年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减碳量将超过70万吨。
在此基础上,市民可以积累自己的碳减排来申报。例如,它是在深圳推出的“低碳星球”在小程序上,市民可以获得个人积分并将其归纳“折现”成人用户权益(目前仍以公益项目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近由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环保联合会等合作发起“碳普惠合作网络”正式成立,将量化和赋予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节能减碳行为一定价值,建立商业激励、政策激励和验证减排交易相结合的积极指导机制,实现“可记录、可衡量、有利可图、被认可”。
碳普惠模式多元化发展,全民参与
不久前,天津还推出了当地碳普惠小程序——“津碳行”,市民可以通过步行、公共汽车、地铁等绿色旅行方式获得碳积分并计入账户,以换取纪念品或权益。“打造‘津碳行’,目的是增强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的社会氛围。潜移默化,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动员全社会为减碳做出贡献。”相关负责人说。
大型央国企也在加快该领域的实践。国家电投于近日正式面向员工发布“低碳e点”2.0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在这个平台上,碳积分不仅可以在电能e购买平台上灵活换取物质奖励,还可以换取山红公益活动证书和林业碳汇项目减排。
作为一家物流企业,新秀还将其快递包装绿色回收计划连接到浙江碳包容平台。参与新秀快递包装回收、低碳寄送、旧箱再利用的快递消费者,可在浙江碳包容平台上形成碳积分,交换相应的权益。
总体而言,碳普惠制度将成为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节能降碳实践的重要驱动力,加快绿色生活理念的形成和推广,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