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
发布时间:2022-07-07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近日,武汉市水务局发布了《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自201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13-2020年)》在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计划已于2020年到期。迫切需要结合新一轮土地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对污泥进行专项修订,指导武汉市中长期污泥处理处置的系统布局和设施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为了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我们现征集《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意见和建议。有关事项现公告如下:
1.征集时间:2022年7月5日至8月5日。
二、收集方式: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发送电子邮件。请将书面意见发送到电子邮件:179273509@qq.com,并在标题上注明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字样。
附件 污泥专项.doc
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
(2021—2035年)
一、总则
(一)规划编制目的
自201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武汉市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13-2020年)更好地指导了污水处理厂污泥、管道污泥和湖泊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对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计划于2020年到期,迫切需要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同时开展新一轮污泥专项编制,指导武汉市中长期污泥处理处置的系统布局和设施建设,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此,武汉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1-2035年)》。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原则
2.坚持区域统筹、智能调度的原则
3、坚持集约节约,邻利友好原则
4.坚持近距离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武汉,总面积8569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基期年为2020年。
(五)规划对象
规划对象重点是城市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涵洞清淤泥,并对湖渠清淤泥提出规划指导。
(六)规划目标
围绕武汉努力建设五中心,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目标要求,全面贯彻碳峰、碳中和理念,规划主城市、新城本地化规划布局,建设焚烧、综合利用污泥处理处置系统,加强智能调度管理新模式。
到2035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将保持,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率将达到70%以上。
二、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规划
(一)系统分区
根据等时圈分析和城市空间发展特点,根据区域相对集中、空间保障充足、运输距离经济合理的原则,规划将全市划分为1 五、六个系统分区,即一个主城片和五个新城片(东西湖片、黄陂新洲片、蔡甸经开片、江夏片、东湖高新片)。
(二)规模预测
拟合分析武汉市19家污水处理厂近六年的实际运行数据,确定本规划污泥产量为1.07-2.01tDS/104m3.污水平均产量为1.60tDS/104m3污水。预计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量为8846.8吨/天(含水量80%)。
(三)总体布局
本规划形成了以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辅的污泥处理处理模式 9协同焚烧 N综合利用”的系统布局,并加强全市统筹调度。
三、污泥处理规划
(一)系统分区
规划分为青山江岸、汉口西、汉阳、武昌南、东湖高新、蔡甸经济开发、黄陂、新洲等8个管涵污泥处理处置区。
(二)规模预测
规划至2035年,排水管网单位管道长度为11立方米/(公里)。2035年,全市规划污泥量为1902年.9吨/日(80%含水率)。
(三)总体布局
规划各区域布局1个管涵污泥处理站,规划黄家湖、青山、前川、阳逻、左岭、千子山、汉阳、东西湖等8个管涵污泥处理站,加强全市智能调度。
四、湖渠污泥处理规划指南
湖渠污泥按照项目统筹安排、符合环评要求的原则,经处理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后,可用于园林绿化工程用土、山体修复、建材利用(砖原材料)等。
五、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目标
到2025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基本保持在,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二)近期建设安排
1.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理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处置处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置处
到2025年,规划新建北湖污泥处理厂、新洲可再生资源综合处理基地垃圾协同焚烧项目和左岭葛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泥项目。近期规划总规模5695吨/天,全市统筹调度。
2.管涵污泥处理处置
到2025年,规划新建阳逻、东西湖、汉阳、左岭等4个管涵污泥处理站,新建680吨/天(含水量80%),全市统筹调度。
六、规划实施保障
(一)资金保障
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将收费标准提高到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多元化污泥处理投融资渠道。
(二)管理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污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城市污泥处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督,及时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格处罚违法行为。加强有效性评价,建立健全污泥处理和处置有效性评价机制。建立智能管理平台,加强城市智能调度。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