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翀:加强监督管理执法 夯实监测科研支撑 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
发布时间:2022-10-11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支撑,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约18.8%,长江流域总人口4.6亿,约占全国33%,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34%。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部署长江保护修复。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长江保护与修复行动计划》。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污染防治的意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实现Ⅱ人们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7个单位联合发布了《长江保护修复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重点、方向、路线和任务目标。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计划精神,结合单位职责确定实施措施。
一、深入学习和理解行动计划的主要精神
行动计划分为6个部分和38个部分。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加快绿色发展控制格局形成、加强实施五大类34项任务。行动计划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局面;强调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促进系统治理;明确污染控制要求,准确、科学、依法;突出共同保护,形成多元化共同治理模式。该行动计划旨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进一步促进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促进高水平保护的高质量发展,将长江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示范区。
作为生态环境部的派出机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江流域局)坚决承担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和历史责任,紧紧围绕行动计划和任务要求,不断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为不断提高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全面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管理
一是监督实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总体布局,采用三线一单成果,对流域进行精细分区控制,逐步完善水陆水功能区划体系,优化调整具体的水功能定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监督实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现流域城市监督控制全覆盖,指导选择重点项目仓储申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流域重点项目的实施,按照河流、湖泊、三水、四的理念,对流域重点区域、关键问题、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标准和总磷控制。
二是完善流域政策法规体系。加强《长江保护法》的宣传和实施,建立健全流域机构协调机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指导有关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的流域环境标准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与有关单位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长江保护法》的生效。积极推进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补偿方法,提高流域上下游协调管理能力,促进上游污染控制、生态保护恢复和产业绿色转型。
三是建立流域生态环境一张图。积极协调污染源普查、河流污水出口验证、饮用水源、地下水、土壤、污染地块监测等数据共享,梳理业务基础信息,构建相关层次,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图,做好长江流域肖像工作。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长江三角洲、成渝经济圈为重点,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数据更新机制。
三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监督执法
一是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合力机制。推动建立长江流域跨部门、跨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协调实现部门联合、区域落实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新局面。继续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的作用,制定水源区保护总体规划,重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组织专项分析,与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系统规划可追溯性调查、污水出口调查、联合防治等工作。继续推进长江流域局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公安部长江航运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建设,推进跨部门合作任务的实施。协调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对当地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工作。
二是加强独立调查,促进问题解决。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斗争的主要任务和计划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的准确性和准确性,定期组织调度咨询,促进流域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和独立调查,对国家控制部分、集中饮用水源、城市黑臭水、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独立调查和秘密调查,挖掘若干典型案例,压实地方责任,切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完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流域监管机制,充分发挥长江流域局的监督、指导、帮助和协调作用。
三是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河流污水出口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加强河流污水出口的监督,促进长江污水出口的可追溯性监督和帮助。积极宣传落实河流污水出口设置审批新要求,科学指导河流污水出口设置审批,加强双随机检查监督监测,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管理的监督指导,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河流污水出口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建立流域信息统计体系,形成动态管理台账,逐步提高河流污水出口的信息管理水平;形成合力,按照依法取缔、清理、合并、规范整改的要求,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继续跟踪河流污水出口调度工作进展。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系统调查污染控制效果,监督协助重点地区污染控制,对尾矿库和重要地区尾矿库进行监督检查和执法指导,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执法调查和处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重点,推进跨省界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方案编制和上下游环境应急联合演练,落实中线水源区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信息通报机制。
四、巩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研究支持
一是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根据《长江流域水生态评价办法》的要求,继续对长江流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监测评价,对水生态评价指标监测评价结果异常情况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反映的水生态问题进行监督和帮助。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网络,推进水生态评价监测支持能力建设,推进统一的水生态监测评价标准体系,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评价机制全面建立。
二是推进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科研,积极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水生态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流域水生态监测关键技术设备研发、流域水生态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流域重大工程生态效应评价与保护修复研究、流域水生态监督机制研究。加强监测科研支持能力建设,深入研究制约长江保护修复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关键环节,努力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三是建立流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以南北调水源区为试点,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促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整合流域监测力量,促进监测资源规划,实现流域三水监测数据共享
作者: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主任 徐翀
来源:生态环境部